西安鄠邑法院:为未成年人筑牢“法治港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近年来,西安鄠邑法院以少年审判改革为契机,设立专门少年法庭,通过构建“前端源头预防-中端惩教结合-后端治理跟进”的全流程未成年人犯罪防治体系,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前端源头预防 注重防患未然
坚持以保护促预防、保护与预防联动,积极融入家校共育体系,构建“家-校-院”三方共同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新格局。

“如果遇到校园霸凌怎样保护好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名自觉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陕西实验高级中学内,500名中学生正在聚精会神聆听一堂法治课,一连串贴近生活的问题持续点燃着同学们的热情。
这是鄠邑法院抓牢法治平安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设立全省首家校园“共享法庭”,健全“六个一”法治副校长履职制度,依托开学“第一课”等重要时间节点,2024年以来,区法院线上线下开展普法课堂、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法治教育活动20余场次,有效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抓细家庭教育指导,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贯穿审执全流程,在全市率先制发首份家庭责任告知书与承诺书,制发《家庭教育指导令》对父母的失职行为予以纠正,适时聘请心理咨询师为孩子提供疏导,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抓实重点群体关爱。为涉诉留守儿童建立法治档案,建立“法官妈妈”结对帮扶制度,在“六一”等时间节点给留守儿童准备“法治礼物”,开展“共享家长课堂”“法治手工课”等活动,督促“甩手”家长“依法带娃”。
中端惩教结合 全面保障权益
将“寓教于审、惩教结合”贯穿于每一个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过程,做到“包容宽容但绝不纵容”。
加强专业化建设。挑选专业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法官组建专门审判团队,选任妇联、学校等具有丰富青少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人民陪审员队伍。将心理干预机制引入诉讼流程,适用“圆桌审判模式”,缓解未成年被告人面对庭审时的恐惧、抵触情绪,以温情感化其敞开心扉、真诚悔过,后续帮教配合度显著提升。
宽严相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法为未成年被告人指定律师出庭辩护,注重涉案未成年人隐私保护,依法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被告人实施分押分管和分案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被害人和被告人均为未成年人的案件实行双向保护,依法保障涉案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强化以案释法。常态化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将具有典型意义的庭审现场搬进学校,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发挥司法导向作用,对于校园欺凌等不良行为,加强释法明理、教育引导,依法支持受害人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坚决遏制不良行为。
后端治理跟进 实现长效保护
既重视“办案”又重视“救人”,努力构建“法院+N”治理及帮扶模式,让“折翼”的雏鸟重新飞翔。
创新开展回访帮教。对未成年矫正对象单独建档立卷,结合未成年人犯罪审前社会调查,定期进行判后回访帮教,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阴霾、悔过自新,顺利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加强司法建议工作。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不断强化跟踪落实,切实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做实未成年人保护“大文章”。
帮助回归社会。走进社区举办“家长课堂”,邀请团委、妇联等工作人员担任“陪护员”开展心理疏导,定期回访召开缓刑人员座谈会,对接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帮助未成年犯罪人顺利回归校园。
编辑| 李娟
责编| 郑黎波
主编|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