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放贷款268.47亿元!汕头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
春潮涌动处,扬帆正当时。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小微企业如同经济肌体中最活跃的“毛细血管”,其健康发展关乎就业民生、产业升级与社会稳定。2024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启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汕头闻令而动,迅速构建起“政府搭台、监管引导、银行发力、企业受益”的普惠金融新生态。
数据显示,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汕头市各市区(县)工作专班已走访企业数量19.63万户,授信12094户,累计授信金额312.07亿元,累放贷款金额268.47亿元,走访率及累计授信、累放贷款金额均居全省各地市上游。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利率降低0.43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是汕头市各市区(县)工作专班、银行机构“千企万户大走访”的坚实足迹,是小微企业活力迸发的勃勃生机。从礐石街道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到南滨新区的牛肉火锅店;从澄海无尘车间里的航模电池,到潮南工业园区的遥控打窝船——金融活水正在鮀城大地蜿蜒流淌,滋养着一个个创业梦想、支撑着一个个企业成长。

金融机构摆摊设点开展宣传,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 受访者供图
●机制创新
政银协同破解融资难题
顶层设计高效联动,打通政策落地“梗阻”。记者从汕头金融监管分局了解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该局及辖内各金融监管支局快速响应、细化举措,与地方政府高效联动,发挥央地协同效应,联合地方发改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具体到银行机构,各个银行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汕头海湾农商银行成立总—支两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组建业务团队,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制订专项方案,从走访对接、政策宣传、优化审批、续贷服务、规范经营、统计总结等方面分工合力,精准满足企业金融需求;农业银行汕头分行在建立工作专班的基础上,创新“三清单”工作法,按照小微企业走访清单、申请清单、推荐清单分步梳理和对接工作,实现动态化管理。
制度的创新,让政银协同的“化学反应”正在显现。汕头各区县工作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和实际困难,全面摸排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并将更多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而银行机构通过下调利率、丰富信贷产品、制定尽职免责制度等方式,给予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更多便利。
汕头市一家主要研发、生产、销售遥控打窝船的工业企业,面临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资金投入需求。在各级工作专班的积极推动下,中国银行汕头分行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情况后,走访当天向企业审批1000万元贷款,积极支持企业经营发展。
产品创新是机制落地的关键支撑。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银行机构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缺抵押、缺担保、缺信用”的痛点,推出差异化产品。海湾农商银行以“海湾抵押快贷”“政银保”“小微易”等小微融资特色产品为抓手,通过免抵押等方式降低融资门槛,精准满足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澄海农商银行立足本地特色产业,推出“狮头鹅贷”“优信贷”等专项产品,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与“三农”主体的信贷投放。
●服务下沉
精准滴灌润泽千企万户
3月的一个清晨,澄海农商行营业部总经理蚁树广再次来到全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该企业董事长全洪刚洽谈对接,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询问企业的融资需求。“从前觉得银行像高门大院,现在成了能谈‘近事’的邻居兄弟。”全洪刚感慨说。
这样的场景在汕头已成常态。金融机构正将服务半径延伸到产业末梢,各类金融资源逐渐下沉到田间地头:农行汕头分行派驻在市、区、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8名干部、驻镇帮镇扶村42名金融助理和金融联络员等队伍,深入汕头市辖内产业园区、厂区、专业市场、商圈,累计完成近千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走访调研;海湾农商银行领导班子带头走访产业园区、批发市场,为超1500户企业解读金融政策;澄海农商银行与澄海当地200多个村支部完成党建结对,同步派驻超200名乡村金融特派员进村服务。
在潮南区,某包装材料企业因流动资金紧张,原定2024年12月到期的200万元贷款面临逾期风险。广东潮阳农村商业银行在走访中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根据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机制政策以无还本续贷方式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困难。
在濠江区礐石街道棉花社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乐桦休闲农场里,市民游客正穿梭于草莓田与番茄地间体验采摘乐趣。“从扩建种植区到开发农旅项目,每一步都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企业底气更足了。”农场主林雁光感慨道。此前,汕头海湾农商银行在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时,精准对接乐桦农场的融资需求,通过“政银保+特色产品”政策组合,解决“三农”、小微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汕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投入2048人参与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各级工作专班实地走访企业19.63万户,为1.21万户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走访覆盖率、授信户数及累放贷款规模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小微企业贷款保持增量扩面态势,切实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的工作目标。
●长效护航
减少政策企业体感“温差”
在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潮韵金融灯谜会”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主持人与围观群众热情互动,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欢呼声与掌声。这种将金融知识融入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正是汕头强化政策传导的缩影。
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消除政策认知的“最后一公里”。汕头多渠道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通过汕头市银行业协会、市保险行业协会及各银行保险机构公众号、电子显示屏、营业厅宣传栏等方式发布宣传信息,银行机构深入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教育宣传活动。3月,结合“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汕头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在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摆摊设点开展宣传。通过潮韵金融灯谜会活动,将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普惠金融等知识融入潮汕传统文化,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进一步提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政策知晓度。
建立长效机制,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无法忽略的问题。以往银行融资门槛高,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有限,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导致银行在放贷时较为谨慎。有的小微企业贷不到款,无奈只能寻找不良贷款中介,融资成本因此水涨船高。而如今,随着各类针对实体企业的贷款利率优惠不断落实,小微企业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渠道办理贷款的综合利率成本已明显降低,效率也比以往提高不少。
数据显示,目前汕头小微企业贷款审批平均时长5天,最快当天审批完成。通过银企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挤压了不法贷款中介的生存空间,切实推动非法金融露头就打。
南方+记者 谢嘉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谢嘉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