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贝家花园与自行车的“驼峰航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0:56:00    

二战期间,中国和盟军从1942年起,在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上空开辟过一条空中航线,65万吨物资通过这条航线运往中国。因航线沿途山峰如驼峰般起伏,异常惊险,故称为“驼峰航线”。

1939年春天起,定居北平的法国医生贝熙业,先用轿车,再用自行车,从北平市内,辗转运送大量珍贵药品到北平西郊的阳台山一带,再转交给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这段法国友人冒着生命危险开辟出的路程,中国人民亲切地称赞它为“自行车的驼峰航线”。

1. 白求恩的惊叹

1939年初夏,深受药品短缺困扰的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的一家后方医院检查工作时,突然发现药架上摆着一些连上海、香港都很少见到的德国拜尔公司生产的贵重药品。

医务人员向惊讶不已的白求恩解释说,这些药品是北平的一位法国医生送给八路军的,后续还会不断有更多的药品运到。

这让白求恩异常激动,因为这意味着能有更多的伤员挽回生命,重返战场。

给晋察冀根据地军民运送珍贵药品的这位法国医生,名字叫让·奥古斯坦·贝熙业。

2025年4月6日 星期天夜光杯纪实版

贝熙业生于1872年,法国博尔都大学医学博士毕业,擅长普通外科。1912年40岁时,贝熙业携家眷来到中国,开启了在这个东方古国长达40多年的生活历程。

贝熙业先是在法国驻华公使馆任医师,后在东交民巷开设医院。他还担任过北堂医院院长、燕京大学校医、震旦大学医学院院长等职。

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贝熙业,不仅为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等人治过病,更为无数平民百姓解除了病痛。出于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在治疗这些弱势群体的时候,通常只收取一点象征性的报酬,对于赤贫者则常常是分文不收。

据后人回忆,当时贝大夫的医院门口搁着两条大板凳,看病的人来了以后,都坐板凳上。一边是抱孩子的,另一边是不抱孩子的,抱孩子的优先。但是这样一来二去,富人们失去了特权,也需要排队,渐渐地,贝熙业这里就只有穷人来看病了。

2. 贝家花园

1923年,贝熙业的女儿染上了肺病。作为医生,贝熙业深知清新的空气更有利于肺病患者的康复。在勘察了北京西郊阳台山附近的地势后,他选中了一片山场准备修建一座山庄。

阳台山,位于北京城区的西北方向,这里层峦叠嶂、古树参天、泉水淙淙,自辽、金到明清两朝,历来是避暑胜地和权贵富豪们闲暇时的居所。

阳台山还是妙峰山古香道的重要起点之一,明清直到民国年间,这条古香道在华北,特别是京津一带相当有名,每年庙会时都有好几万人来此进香。

贝熙业在北京西郊的诊所,就设在贝家花园的这座碉楼里

贝熙业看中的山场,原是北安河闵家的私产,位于北安河村东南,阳台山北麓鹫峰脚下,紧邻着妙峰山古香道。山场的地势从东向西,层层升高,形成梯田状。这里林木苍翠,奇石林立,景色十分秀丽。贝大夫与闵家签订了99年的租期,投入巨资建起了山庄,附近村民称其为“贝家花园”。

贝家花园以欧洲古罗马城堡式结合中式建筑风格而建,全园由3组建筑构成。园门外为一座三层西式石砌城堡,城堡坐西朝东呈四方形,正门上嵌有石匾额一方,上书“济世之医”四字,是当地村民感谢贝大夫为民治病而赠送的。城堡向北,建有两层五楹卷棚歇山顶楼阁一座,楼前有水池、藤架、喷泉等。南山坡上建有坐西朝东,歇山顶五楹厅堂一座,以及附属房屋数间和地下酒窖等。

中西合璧的贝家花园,为北京西山一带在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私家别墅。

3. “第二祖国”

贝熙业在庭院中

贝熙业曾这样描述过自己在中国度过的岁月:“几十年的生活,我早就把中国当作第二祖国,把中国人当成我的朋友。作为一个从法国来的客人,我觉得我已经为中国做了很多事情。我的财富都在中国,我的情感更是在中国。”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贝熙业开始组织法国使馆医院的医疗力量,率领一大批法国以及其他各国自愿前来的医官和护士,加入了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为受伤的中国官兵提供医疗支持。很快,北平城里的红十字会医院就挤满了负伤的抗战将士。

平津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迅速挺进敌后,在平西(北平西部山区)地区组织起了抗日武装,领导人民坚持抗战。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之后,根据地迅速扩大,抗日军民对医药物资的需求也日益急迫。

中共北平地下党,一直竭尽全力、想尽办法,从协和医院和北平市内的各大药房采购药品。但在敌伪的严密控制下,中国人在购药时,都会受到盘查,数量上也被严格限制。像治疗疟疾的奎宁,每次只能买到几克。而把药品带出城外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日军随时都有可能对中国人反复搜身。虽然北平离晋察冀根据地、特别是平西根据地近在咫尺,但通过地下交通线辗转运送到的少量药品,无法满足根据地军民的迫切需求。

当时,能批量购买医药物资,并且在出城和通过沿途大小关卡时不被搜身的,只有少数享有外交豁免权的欧美人士。

打开通往北平的购药通道,就是打开一条生命之路,但路在何方?

4. 勇者无畏

贝熙业与他的别克轿车在大甜水井胡同

1938年春,中共北平地下党黄浩工作组的负责人黄浩,专程拜访了贝熙业大夫,询问是否能帮忙往晋察冀根据地运送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贝熙业听闻黄浩的来意之后,想起了他在“七七事变”后拼命地救援伤兵和逃难百姓,却发现伤者越来越多的经历。他一个人再怎么拼命,又如何救得了千千万万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呢?

他不知道什么道路能救中国人,但他有一种感觉,这些不怕吃苦、不怕死亡威胁的共产党员,或许真的能拯救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出于这样的考虑,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黄浩的请求,开始筹措药品。

贝熙业的别克轿车,是当时北平十分稀罕的私家车之一,这辆轿车经常携带药品从城里开往郊外。车子从大甜水井胡同出发,经过西直门岗楼,穿过海淀镇、温泉镇,一路上要经过多个日军关卡。尤其是日军在温泉镇修筑的“胄乃城”,扼守城内到西山的交通要道,无论昼夜,过往人、车都要经过层层盘查搜索。

通常,日军并不会为难插着法国国旗、坐着法国医生的汽车,可一旦发现有帮助中国军民抗日的证据,无论是什么身份都难逃一劫。贝熙业当然知道其中的危险,但从未推托过。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一批批药品,经贝家花园转交给游击队,再翻过妙峰山,最终送到平西抗日根据地和晋察冀边区的战地医院。

司机的儿子梅洪崐,曾回忆道:“我爸爸拿着药,贝大夫坐到车后边,坐到椅子上大大方方,有这日本人的汽车通行证,所以哪儿都能去。后边那后备箱里头啊,装满了这个名贵的西药。那样运药,我记得起码有十几回。我爸开车之前总提溜一书包,那书包任何人不准动的。我妈问你又上哪儿去,他不就一比划嘛。后来我大了才琢磨,这一比划是八路军!”

5. 真正的朋友

贝熙业骑自行车前往贝家花园

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日伪加紧了对汽油的控制,贝熙业的别克轿车开不成了。此时,贝熙业已年过七旬,但凭借着还算强健的体魄,他开始骑着自行车运药,每次都要驮着几十斤重的药品,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前往阳台山。如果从协和医院算起,经过西单、新街口,再从西直门出城,直到抵达阳台山脚下的贝家花园,单程就在40公里以上。这是一条用勇气和毅力筑成的生命之路。

这条运送医药物资的交通线,被后人称之为晋察冀边区的自行车“驼峰航线”。贝熙业在这条“驼峰航线”上,不分寒暑,奔波跋涉了数十次。虽然白求恩和贝熙业未曾谋面,但他知道从北平送来的药品中,有很多是这位法国医生的贡献。

从协和医院到贝家花园的骑行路线图

除了往根据地送药之外,贝家花园也成了地下党进行联络和情报传递的交通站,“贝家花园”的看房人王岳川就是地下党交通员。贝熙业大夫还给了交通员一面法国国旗,用以充当掩护。贝熙业也在这个“交通站”里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甚至有时他直接在北安河与阳台山一带,给轻伤员做包扎。如果说为中国老百姓治病是出于人道主义理念,那自愿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伤员手术,为情报员提供掩护,这无疑是一种高尚的国际主义情操了。贝熙业大夫的所作所为,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我所做的是一位中国爱国者的行为”。

贝熙业治疗八路军伤员照片背面的三行法文为贝熙业亲笔所写:1939年,八路军,北安河

1944年夏秋之交,法国被反法西斯盟军解放,维希法国政权不复存在,新成立的政权加入同盟国对日本宣战。贝熙业这位法国人也就变成了“敌对国”的公民,受到严密的监视,甚至一度被送进了集中营,秘密运输线就此中断。但是好在日寇没能蹦跶太久,1945年8月就宣布投降了。从贝家花园建成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适逢80周年了。2011年,贝家花园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贝家花园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随后,又成为中法人文交流基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所有那些在我们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同我们并肩战斗、无私地向我们伸出援手的国际友人。

他们所代表的,是人类崇高美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