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从微容科技看云浮的新质生产力培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9:55:00    

2025年4月15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慕尼黑电子展开幕首日。来自广东云浮罗定的微容科技,以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尖端MLCC解决方案,成为全球电子科技界瞩目的焦点。这家扎根山区的企业,不仅打破日韩在高端MLCC领域的长期垄断,更以极限高容规格产品、超微型化技术及全尺寸车规级AEC-Q200系列产品,覆盖手机、AI、PC及新能源汽车等核心赛道。其高容MLCC产品耐温性能超越国际同规格竞品,容量密度达全球领先水平。业界不禁好奇,这个独角兽,为何能在云浮这片山区土壤成长起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慕尼黑电子展的微容展区

以营商环境重塑发展基因

“山区搞不了高端制造”的固有认知,被云浮刀刃向内的改革彻底改写。作为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第二梯队”的突围者,云浮深谙“环境即竞争力”,以制度创新为笔,在山区画出高端制造的新图景。 这里的吸引力不仅是低电价、低地价和连片工业用地,更在于对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省人大代表、微容科技自动化工程师李霖指出,云浮聚焦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为初创企业构建了从政策扶持到要素支撑的全周期成长生态。创始人陈伟容坦言,选择云浮并非出于成本考量,而是被政府“有求必应”的服务诚意打动——每当企业遭遇技术攻关或项目落地难题,政府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这种“雪中送炭”的安全感,成为企业扎根的关键。

政策层面,云浮对标广深标准,推出“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政务服务,将企业开办流程压缩至1个工作日;创新“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减少对企业干扰;推行“拿地即开工”“政银通”自助机等改革,让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截至2025年2月,云浮实有经营主体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成为山区经济活力的“逆袭样本”。

云浮市区

从山区走向湾区协同

突破地理局限,云浮以“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重构区位价值。一方面深度对接横琴、前海等重大合作平台,借势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氢能产业联合示范项目等载体,形成“研发在湾区、制造在云浮”的协同模式;另一方面在佛山设立科创飞地,打通大湾区创新资源向山区流动的通道。科技创新生态的培育,是微容科技崛起的“催化剂”。政府牵头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联合高校科研团队攻关MLCC介质材料技术,累计突破数十项专利壁垒,产品良品率追平国际一流水平。10亿元产业转移基金与2亿元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的设立,更撬动社会资本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闭环。

针对人才短板,云浮创新“院士带团队、团队带项目”柔性引才机制,吸引高端科研力量落户;本地高校、职校同步开设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打造“模拟生产线+定向培养”的技工培育模式,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无缝对接。这种“高才研发+云浮制造”的双轮驱动,为高新技术企业装上腾飞引擎。

微容的智慧工厂正在建设中

从“单打冠军”到产业集群

云浮的产业发展是先求发展“单打冠军”,实施单点突破,再谋链式协同。作为MLCC“链主”,微容科技已吸引23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从高纯氧化铝粉体到智能检测设备的本地化供应链,显著提升全链条协同效率。这种集群效应更辐射至传统产业:石材企业科特机械借助政府“技改贷”,研发五轴数控机床和环保线锯,产品打入意大利卡拉拉高端市场;凌丰集团建成全国首个不锈钢餐厨具智能工厂,产品远销全球高端市场。2024年数据显示,云浮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分别达35.0%和15.2%,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等产业加速崛起。云浮正以“链长制”为抓手,推动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的升级,让每个细分领域都诞生“隐形冠军”。

石材先进装备企业科特机械在第21届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的展区

长期主义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云浮主张要有战略定力,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对13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0家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一对一辅导。2024年云浮发放138万元贷款贴息,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稳健成长。这种“不追风口追生态”的思路,让山区摆脱短期博弈,专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土壤。

当长三角、珠三角激烈竞逐“新质生产力高地”时,云浮以制度创新打破地理局限,以生态黏性集聚高端要素,以产业链思维激活集群效应,以长期投入抵御周期波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山区土地高质量发展,藏在“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与“刀刃向内”的勇气之中。

文 |记者 郑俊良

图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