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青海油田公司工会构建产业工人队伍改革“三位一体”实践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9:21:00    

原标题:青海油田公司工会构建产业工人队伍改革“三位一体”实践体系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近年来,青海油田公司工会构建四级一线模式、技术技能结对、双轨协同培训“三位一体”体系,力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2024年,青海油田技能人才领衔项目获国家级创新方法奖3项、省部级成果奖15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9项。

构建四级一线模式,激发全员创新活力。青海油田以“两级技能专家协会+工作室+创新团队”为核心,构建覆盖油田全生产领域的四级一线创新模式,形成“专家引领、团队攻关、成果共享”的立体化创新格局。建立“生产难题征集—专家揭榜—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全流程机制,通过岗位实践、现场交流、一线巡诊等方式,征集一线生产难题,跨单位、跨地区组建创新团队,专家揭榜挂帅,建立难题攻关全过程督导工作机制。创新团队研发的一系列生产数字化成果,在油田内进行推广,推动创新创效活动落地见效。搭建“优秀项目供需对接会”“一线成果评选会”等平台,配套“一对一”服务专员和绿色通道,搭建产品使用反馈机制,确保创新成果快速落地。

强化技术技能结对,实现研用双向赋能。青海油田以“红工衣+白大褂”即技能专家与技术专家结对共建为抓手,打破技术技能壁垒,实现研发与应用的深度融合。建立“科研立项双向提出、项目组人员双向构成、成果转化双向推进、人才培养双向发展”的“四个双向”管理模式。通过技能专家技术专家结对,让技术难题从现场走进实验室,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现场,实现研发与应用无缝对接,科技与生产深度融合,精准解决痛点。针对涩北气田地层易漏失等难题,创新团队研发“低压气井智能泡排工艺技术”,采用风光互补供电技术、实现无线数据远传、利用智能手机APP控制,实现了泡排工艺的全面升级。“红工衣”到实验室提升研发水平,“私人订制”学习计划;“白大褂”到现场提升实战能力,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双向提升的同时,培养既能参与科技研发、又能进行技术服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理论+实践”双导师制,培养复合型人才16人。

建立双轨协同培训,夯实技能人才根基。青海油田创新打造“岗位小课堂+专家大讲堂”双轨培训模式,全年开展技能培训320场次,覆盖2000余人次,开发标准化课件45套,实现技能操作标准化率100%。以提高全员操作水平,增强整体技能素质为目标,在职工中征集培训需求,摸清职工技能需求,建立“培训需求矩阵”,为职工“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结合“岗位技能清单”,每月按期组织高级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授课。针对一线岗位职工技能提升需求,每周四固定开展小课堂,聚焦油井洗井、隐患排查等实操内容,推行“四个到位”目标(认同、认知、意识、基本功)。通过“理论讲解+现场实操”,新职工岗位适应周期缩短50%,职工标准化操作合格率达100%,为安全生产筑牢“防护墙”。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