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一闪一闪亮晶晶,爱心点亮“小星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05:00    

也许你曾见过这样一群小朋友,他可能会一直自顾自地玩耍,无法及时回应你的关切;或许会把袜子穿成彩虹的配色,固执地为每一只脚搭配不同的温度;又或许会突然停下,用掌心拍击出只有自己懂得的节拍……

事实上,他们可能是隐藏在人群中的某一位来自星星的孩子,这些看似“不一样”的瞬间,只是缘于某种发育障碍导致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症状。

4月2日,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再将目光停驻于“特殊”的标签,而是希望看见那些藏在褶皱里的璀璨。

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孤独的小孩这一不完全画像,还有许多值得被了解的真实模样,让我们透过亲人的讲述来和他们重新认识一下。

一个对旋律敏感的小孩

毛毛两岁那年,当我们从医生手中接过“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评估报告时,便踏上了干预之路。从家庭疗愈到感统训练,我们像破译外星密码般摸索了几年。

转机悄然降临在一个寻常的午后。电视里动画片主题曲的前奏悠悠响起,原本在沙发上不停晃动身体的毛毛,竟瞬间安静下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别样的专注。那一刻,我们敏锐地捕捉到,孩子对旋律有着超强的感知力。此后,我们为毛毛报了专业的音乐兴趣班,开启了他的音乐探索之旅。

十多年的时光,在汗水与坚持中缓缓流过。如今的毛毛拥有自己的音乐宇宙:淋浴时的水流声是他的节拍器,洗衣机滚筒转动是天然的和声,连炒菜时的油爆声都能触发即兴舞蹈。最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去年的慈善汇演,当聚光灯亮起,我们紧张地捏了捏衣角,却看到他自信地完成演唱。

我们欣喜于“异常”背后的馈赠:或许他记不住同学的名字,却能复刻超市广播里所有促销歌曲的旋律;他对视交流仍显笨拙,却能理解变调如何表达晴雨。我很为他骄傲。

——16岁毛毛的母亲

一个永远有“规矩”的孩子

豪豪从小就是个被规则守护的孩子,每次出门前总有一套雷打不动的流程。左手扶正充电器的朝向,右手将电视遥控器放在电视柜边缘,反复调整书包肩带的松紧度……家里的玩具、书本、杂物应该如何摆放、放在哪里都需要严格按照他脑海中的“规矩”来,倘若哪个环节稍有差池,他便立刻陷入焦躁不安的情绪。

那时的我们还不懂,这个对物品摆放有着近乎执念的孩子,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世界对话。

豪豪参与创作的粮食画作品

这些年,家里的每件物品都活在豪豪制定的法典里,这种近乎“强迫症”的表现曾一度让全家感到焦虑。可是当两年前在邯郸星扬创业中心就业中心接触到粮食画时,豪豪却像发现新大陆般眼睛发亮——那些需要精确排列的黍米、精心挑选的草籽尺寸,与他脑海中严密的秩序体系完美契合。

他会用竹签将芝麻按年轮纹路朝同一方向摆放,用大概相同粒径的黍子构筑渐变色的天空。如果没有其他任务干扰,耗时一天半就可完成《一帆风顺》粮食画。在0.5毫米的误差容忍度里,豪豪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天赋,参与创作出百余幅粮食画作品。如今,在孩子专注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

——26岁豪豪的母亲

一个特别会画画的孩子

大刚确诊孤独症之后,在诸多纷杂的干预建议中,绘画成了我们的第一个突破口。

起初,绘画课的场景简直就是一场艰难的“拉锯战”。颜料、画具在大刚手中全然成了“捣蛋”的工具,他会毫无征兆地将笔狠狠扔向地面,颜料瞬间四溅。我蹲在满地狼藉中,脑海里突然闪过医生提及的“结构化干预”。此后,在课堂上,我不再执着于强迫孩子专注黑板,而是自己全神贯注地跟老师学习每一个细节,课后再回到家中,轻轻握住大刚的小手,一笔一画耐心描摹。

大刚的剪纸作品

时光悄然流逝,大刚也从最初在画纸前只能停留短短三分钟,到后来的某一天,竟突然甩开我的手,独自完成了一条鱼,循序渐进完成了海底的世界,但在我眼中,海底世界是他喜欢的故事,也是他的世界。

如今,绘画已然成为大刚与世界深度对话的方式。他能安静地在画架前沉浸两三个小时,用群青与钛白细腻调配,用钴紫勾勒出他心中的奇幻梦境,作品无论是从精细程度还是艺术构思上,都愈发成熟、精巧。

而随着绘画技能的逐渐提高,大刚对剪纸、书法也萌生了浓厚兴趣。如今,家中四处都摆放着他的心血结晶——或笔锋刚劲、或意境悠远的书法作品,栩栩如生、创意满满的剪纸佳作,以及那一幅幅用色彩诉说内心的绘画。

在这漫长的陪伴旅程中,我愈发深刻地领悟到,艺术于大刚而言,并非传统意义上治愈病症的“良药”,而是他勇敢向世界递出的珍贵橄榄枝。这一幅幅作品也不是普通的艺术创作,都承载着一个纯真灵魂独特的丈量与表达。

——30岁大刚的母亲

本报记者 薛雅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