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促就业,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4:05:00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李丹阳

4月的武汉,春意盎然。1日上午10点,湖北工业大学中区操场涌动着“招贤纳士”的春潮。500余家招聘企业的展位前,毕业生忙着递简历咨询。专程从广州赶来的一家科技公司招聘负责人说:“没想到一个小时就收到几十份简历,包括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工程师、定位算法工程师,专业匹配度超出预期。”

同一时间,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亦是人声鼎沸。在卓外(武汉)技术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张志对该公司研发的内窥镜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能参与这样的项目,这比传统行业更具挑战性。”

如此供需两旺的招聘场景,来自全国工商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起的2025年度“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湖北省专场。当日,湖北17个地市州同步举办招聘活动,线上线下共吸引3万余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超27万个。记者从全国工商联了解到,该行动将贯穿全年。

“百城千校万企”行动中,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是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相关部门引导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民企每年吸纳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

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的民营企业,历来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222万。如何进一步挖掘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潜力,是全国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积极发力的工作重点。

“‘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自2022年启动以来,每年都得到10余万家民营企业、百余座城市、千余所高校响应,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千万个,现场签约近200万。”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方光华在动员部署会上表示,行动提升了民营企业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行动自觉,民营企业每年吸纳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

“各级工商联执常委企业有30多万家,这是我们开展行动的基础所在、底气所在。”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透露,光是每年评选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榜企业,就有很大的就业容量,2024年吸纳就业总人数1065.75万,户均2.13万人,就业人数超5万人的企业有48家。

此前,全国工商联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就业难与民营企业招聘难并存,就业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对接不精准,是制约人才成功匹配的重要因素。为此,全国工商联做了大量“搭桥梁、促对接”工作,近年来密集开展民企进校园、线上云招聘,促成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与民营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近半年来已参加过四五场大型招聘会的湖北建科科技集团招聘专员李乔,对“百城千校万企”湖北省专场招聘会印象深刻:“组织者在筛选资质时认真负责,服务贴心,不仅全程免费,还为我们提供了展板、水和午餐。仅这些方面,一场招聘会便能为企业人力部门节省1000元的成本。”

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全国“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和湖北省“万家民企促就业行动”,近三年吸纳就业人数持续增长,为企业创新发展储备了强大的人才队伍。该集团副董事长、湖北省政协委员谢清伦认为,民营企业依托其规模优势与多元业态,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和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很强。“‘百城千校万企’行动,和此前的高校学子访企行活动,都给企业和人才搭建了很好的沟通平台、双选渠道。”谢清伦说,企业自身也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主动服务大局。

除了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大型民企,广大小微企业也是高质量充分就业图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拼图。“数量众多、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是就业的基本盘。”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小微企业招聘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全联各级组织帮助支持相关企业灵活应用新兴信息技术,以直播带岗、远程面试、AI画像等新业态新模式帮助小微企业做好招聘展示,匹配适合人才。

向新求质,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感知融合算法工程师、定位算法工程师、自动驾驶测试工程师、AI算法工程师……4月1日的招聘活动现场提供的近7000个岗位中,新技术、新业态相关职业频频映入眼帘,记者切实感受到民营企业在这些新的就业增长点上,澎湃着巨大的活力与动能。

据了解,本次招聘会上AI相关岗位数近500个,成为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活动协办方湖北前包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部长宋紫薇介绍,有企业通过线上招聘平台招募AI驾驶员一两百人,要求应聘者具备智能驾驶系统操作经验,吸引不少求职者投递简历。

“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就能提供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就业。”方光华在动员部署会上表示,要从稳就业的角度,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就业新动能。

民营企业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大局深度融合,既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受益者,也充分发挥了就业“稳定器”作用。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表示,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将我国红外成像技术带入国际第一梯队,同时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

“近五年,企业对内建立博士后科研站,培养红外技术领军人才;对外联合高校开设光电工程产业班,累计提供3000余个高质量就业岗位。”黄立说。

“广大民营企业在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方面大有作为;在优化国际产业布局、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业国际化价值方面大有作为。”方光华表示,要将党和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扎扎实实落实下来,特别要引导民营企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模式,为就业扩容提质注入强劲动力。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9日 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