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热评:网购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规则,伤害消费关系的“劣币”行不久

近日,有消息称多个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迈出电商“反内卷”的一大步,据报道,各平台正就相关细节与管理部门进行多轮商讨和修改,一旦审核完成即对社会公开宣布。
在电商商家中,可谓苦“仅退款”久矣,而回顾这一政策实施的几年,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了吗?收获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了吗?似乎也未必。倒是一众“羊毛党”薅尽了商家的利润,也耗尽了双方的信任,围绕“仅退款”产生了各种矛盾甚至官司。取消“仅退款”,不仅是国家相关部门出手治理,也是平台对消费关系的一次反思。
笔者了解到,2021年,某平台率先推出“仅退款”政策,消费者一个“不满”就可以直接退款,而平台大多数情况下无条件支持,商家有苦难言。这本是电商平台竞争内卷导致的,看似让消费者很爽,但无限让渡商家权益,是否就真正获得了口碑呢?
“仅退款”毫无疑问将从宏观上造成商家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质量难以保证。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希望获得的是有品质且价格适中的产品,这一政策并不能提升这方面的需求。而对于部分“羊毛党”来说,用各种理由占到便宜即可,更无法促进商品的良性循环。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恶意退款占到的“便宜”越来越低廉,诚心实意的买家选择权越来越少。
据了解,在2024年,这种机制造成的商家与部分买家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有商家为了“争口气”,花大量的时间金钱进入诉讼程序。而“仅退款”也并非无度获利的挡箭牌,《民法典》强调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平、诚信原则。当消费者滥用“仅退款”政策时,可能违反诚信原则,损害商家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和商家有权要求消费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见得,由此引发了网购中的畸形消费趋势,势必应被叫停。我们也观察到,“仅退款”规则并没有收割用户,坚持品质和服务的购物平台、品牌依旧坚挺,真正的消费体验不会被拖入低价博弈。
良性的消费关系才能促进消费的发展,才能保障积极的营商环境,消费者用脚“投票”,商家用产品质量、服务保障“说话”,才是螺旋上升的阶梯,而非无解向下的漩涡。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来看,在放任“仅退款”和“一刀切”全面取消之间,也不是没有工作可以做,这就需要平台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进一步明确“仅退款”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完善平台的申诉机制、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恶意退款行为、为商家提供更有效的申诉渠道和法律支持等等。
诚信与公平永远是消费关系的基石,消费者和商家一定意义上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也正因此,劣币无法长期驱逐良币,双方终会找到突破回归积极的轨道上来。
评论员 刘浏
编辑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