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黔东南分行: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展新貌
近年来,建行黔东南分行始终将支持当地特色产业、服务民族传统技艺、赋能古老村寨焕发活力作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为滋养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乡村振兴硕果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锦绣山水美如画
许多人说,西江千户苗寨是现实版的千与千寻。缘着青山层层堆叠的吊脚楼是古老的文明,巷陌之中穿梭流动的是此刻的烟火。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令无数游人为之倾倒、驻足、留恋。
高山流水,不醉不归,这是苗家人最高的待客礼仪,也是雷山县苗家食香阁餐馆的主要经营特色。数十个酒壶由低至高依次相连,向最低处的酒碗里源源不断输送清甜的米酒,等待着游人将苗家儿女的热情奔放一饮而尽。
得益于近年旅游市场的复苏和繁荣,雷山县苗家食香阁餐馆凭借 “高山流水”间流淌的苗家风情,生意持续火爆。为提升店铺客流接待能力,店主应弦成逐渐将店铺扩建至如今的三层小楼。此间,建行黔东南分行根据店铺扩建进度及资金需求,先后4次为其提供 “商户云贷”190万元,为店铺扩张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大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态丰富完善,小到餐饮、民宿等商户帮扶。长期以来,该行坚持深耕黔东南文旅沃土,通过创新贷款方案、丰富金融产品、优化服务平台等系列措施,在肇兴侗寨、西江千户苗寨等旅游景区累计投放贷款4.2亿元,让浓厚的苗侗风情依托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在黔山秀水间绚丽绽放。
守护匠心焕芳华
在黔东南榕江县,原生态的“村超”足球赛正在火热进行,三宝侗寨、大利侗寨等传统民族村寨在这里静静伫立。各色非遗工坊内,一曲曲侗族大歌如清泉流淌,一块块蜡染侗布如画铺展,将侗族人古朴纯真的民族文化魅力尽数展现。
以棉为丝线,以天然植物为染料,历经千百次捶打,彰显着侗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智慧的侗布,如同时光长廊,收藏着侗族人连通过去、走向未来的发展密码。
“村超”赛事成功出圈和持续火爆,游客们对榕江当地侗族文化的关注和喜爱持续升高,市场对侗布的需求急剧增长。“旅拍店、表演队等批发需求急速增多,游客的个人购买需求也有明显提升,传统的人工捶打生产效率太慢,引入机器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榕江县立鑫服饰厂负责人覃立说道。
市场风口稍纵即逝,建行黔东南分行快速发放的11.6万元“商户云贷”资金及时解决了服饰厂的资金周转难题。引入自动压布机后,服饰厂生产效率极大提升,古老技艺与现代文明碰撞,生产的侗布及服饰在市场持续走俏,吸引更多游客了解、感受民族传统技艺之美的同时,将座座山峦里回荡的非遗匠心传送到世界各地。
截至3月末,该行已为苗绣、苗银、侗布等非遗企业、工坊发放贷款2600余万元,助力民族文化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浇灌田间幸福花
春日正暖,肇兴镇皮林村的千亩油菜花竞相开放,金色花海绚丽铺开。春日盛景与侗家歌声完美融合,吸引无数旅客前来观光游玩。花海旁,贵州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的生产线运转不停,历经古法压榨和现代生产工艺的提纯处理,一粒粒小小油菜籽变身为“贵香源”牌菜籽油,蕴含着侗家土地上的民族风情被送往全国各地的下游批发商。
创立15年来,该公司依托当地“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大量收购油菜籽,充分调动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提供80个稳定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15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秉持助力“黔货出山”的初心,分行借助建行“善融商务”平台为公司提供免费销售渠道,帮助其逐步打开市场知名度。
随着公司市场前景不断向好,2024年底,建行黔东南分行为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帮助公司优化、改造生产线,持续提升菜籽油产量。
春暖花开之际,从江百香果、榕江罗汉果等特色农产品迎来了移栽期。田间地头,一片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农户们忙着栽培新果苗。“去年这个时候,建行给我办了贷款,我才有钱买新苗赶上春耕关键期。”忙碌中,罗汉果种植户老石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
截至3月末,建行黔东南分行聚焦黔东南地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为50余家地方龙头企业和1400余户农户发放贷款超4亿元,助推农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在山野田间浇灌朵朵幸福之花。(建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