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孔子四则说话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怀,开悟无数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8 10:02:11    

古语言:“语而当,智也;默而当,知也。”

说话时,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这是一种智慧。

不该说话时,能适时保持沉默,这也是一种智慧。

作家海明威有句名言:“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学会闭嘴。”

仔细想来,深以为然。何时说话,何时闭嘴,怎样说话都是学问。

正是悟透了说话的智慧,孔子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迸发出无限的思想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聆听一下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四则说话之道。

说话要在点子上

子曰:“辞达而已矣。”

释义:言语辞令,做到明白畅达就可以了。

当今许多人都认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才是好口才的标准。

殊不知,话不在多,而在精。即便是金玉良言,人们听多了也只会觉得厌烦,唠叨。

孔子一生厌恶巧言令色之人,做到了惜言如金,字字珠玑。

“思无邪”仅仅3字,就概括出了《诗经》中300余篇先秦民歌的共同点。

只“君子不器”4字,就说清了君子的标准,即不限于一技一艺,要博学洽闻。

评价起自己的学生更是一语中的,“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寥寥三字就点明了三位弟子的个性与才能。

辞贵达意,最好的沟通是把话说到点子上。

说话要谨慎,负责任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释义:孔子的弟子司马牛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仁者就是说话谨慎的人。

司马牛不解其意,孔子解释说,仁者言行一致,对做起来困难的时,说起来自然非常谨慎。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很困难了。

《诗经》有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白玉上的污点尚且可以通过打磨去掉,可人言语中的污点却无法收回。

孔子的弟子南容非常喜欢这句话,曾反复诵读这句诗,来警示自己。正因为这一点,孔子很欣赏他,后来还将侄女嫁给了南容。

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谨言慎行。

若自傲自负,口出狂言,终将自食其果。轻则无法自圆其说,失信于人,被人所厌弃。重则因一时口舌之快,招来无妄之灾。

谨言慎行,是人一辈子的修行。

言多必失

子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释义:孔子的弟子子张问老师怎样才能做好官,孔子回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这样就可以做官享俸禄了。

东晋时期,苻郎投降到江南时遇到了王羲之的四子王肃之。王肃之非常好奇北方的风土人情,经常向苻郎询问中原地区的物产特色,令苻郎非常心烦。

一次,王肃之又问到奴婢价钱的高低,苻郎回答:“话少的十万,话多的一千。”

古训说:勿多言,多言多败。

西方也有谚语说:“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不必说而说,这是多说,多说要招怨;不当说而说,这是瞎说,瞎说要惹祸。没有口才又不守沉默的人,终会有大不幸。

君子话简而实,小人话杂而虚。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言多必失,处世自当戒多言。

说话要注意对象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释义:孔子的弟子公西华问孔子:“仲由和冉求都向您提了同一个问题:‘听到就立刻行动吗?’可您的回答却截然不同。

对仲由的回答是:‘父兄还在,怎么可以不问过他们就私自行动呢?’对冉求的回答却是:‘听到了就应该立刻行动’。弟子实在困惑,求您的解答。”

孔子说:“冉求平日行事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一个人胆量有两个人的大,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要学会说话分情况,看人下菜碟。身份不同,位置不同,交流方式自然千差万别。

对乡野农夫说俗语俚语,更容易拉进人心,对书生文人说古语雅语,更能引起对方好感。

只有懂得见机行事,换位思考,才能逢凶化吉,转难为易,说起话来让人容易接受,办起事来水到渠成。

古训曰:“美言可以市尊。”

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会说话的人,既能让别人如沐春风,又能让自己处处受益。

愿我们都能践行孔子的说话之道,做一个会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