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十句箴言,简短有深度,经典的人生哲理!
《曾国藩家书》: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易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惰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孑而不为也。
《曾国藩家书》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曾国藩家书》中讲:太刚易折,太柔则靡,唯有刚柔并济、互用,这是天地之道,不可偏废。
刚呢,好比是一个人的骨架,靠这副骨架才能立于社会,人如果无刚则无以自立,若不能自立则无以自强。
但如果一个人太刚了,有刚无柔,缺少圆通,就容易得罪人,受人排挤,被人算计,处处受阻,很难成事。
柔不代表卑微弱小,而是适当的谦虚退让。一个人也不能太柔,太柔了缺乏原则,则处处被人侵犯底线。
刚是目的,而柔则是手段。只有刚柔相济,才能自立自强,更好的处理身边的事。
如果开创事业,拼搏努力需要刚。如果追求名利,居家守成则要柔。
一、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也。
出自《曾国藩家书·谕纪泽书》。要养成心胸宽广,博大而活泼的秉性,且应当再日后生活中,更加进步。
二、《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
出自《曾国藩家书》。《中庸》中所说的“学问思辨行”这五点,其中最终要的还是需要,思索一定要能够明达,而柔弱一定能够变得刚强。
三、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
古人所处于忧患的时候,正是自身道德学业有所增长的时候。他们用功在于胸怀坦荡上,效果则体现在身体的健康上。
四、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而亡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
要为了顾全大局,委曲求全,任凭别人违背自己的,并且要在没有敌国外患的情况下,做长远的思虑,这边是圣人的用心。
五、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对待功名利禄,更要看得平淡一些,不要患得患失。只有这样,胸怀才会越来越开阔。
六、人才至难,往时在余幕府者,余亦平等相看,不甚钦敬。洎今思之,何可多得?
人才是最难得到的,我之前在幕府的时候,我只是平等的对待那些幕僚。今天想想,在什么地方还能找到像他们一样的人才呢?
七、纵观古往今来,凡是干出大事业、享大名、处高位的人,莫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得者。
人们常说,风云际会,会者及各种因素的汇合。个人的努力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当然它也占着有特殊的地位,倘若缺了这个因素,其他因素都不可能起作用。
《儒林外史》中说“自古无场外的举子”,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而对于个人来说,只有自己的努力才是最为切实可行的事情。
八、人在年轻时易于过高过亢,原因在于未经世事,不识深浅。
知识分子又大多生活在卷册书斋之中,具体事情办的少,对于人心的复杂和事情的繁琐缺少亲身体验,极易将事实想的简单,从而高估自己的能力。
待到走出书房,投身社会后,便会逐渐明白自己并非圣贤英雄,高调不唱,人也就渐归平实了
九、斗斜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半斛装满了东西,便会由人去刮平。人如果骄傲自满了,便会由上天去刮平。
十、刚不是暴虐,是坚强,柔不是低下软弱,是谦逊退让。
出自《曾国藩家书》。所谓的刚强并不是暴虐的性格,而是内心坚强。所谓柔也不算低三下四的软弱,而是谦逊退让的品行。
十一、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
担任官职最重要的是能够修养心性,能够耐得住烦扰,带兵打仗也是这个道理。
十二、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读书应该以背熟经书、常常讲习史鉴为要领,每天保持这个习惯,自然会有所长进,万万不可以在读书的时候喜新厌旧,这本书没有读完,又换了下一本。
十三、世上许许多多的家长在教育儿女的时候,也是可以说出成套大道理的。当在处理与个人利害有关的事情时,却又不能以大道理来约束自己,这样的家教显然缺乏力量。
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即以己身行事为实例,又从中抉出普遍的大道理来,将会使儿女感受更深,获益更大。
这或许是曾氏家教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十四、大事业的成就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不是一个人凭聪明能干就可以办的成的,更不是想办就能办的了的。
中国古代的智者将这些因素归纳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很有见地的。